2020年4月29日 星期三

為何進修只會“浪費”時間和金錢?

Mentality of study is important
圖片來源: Whatuni

隨著社會對學歷及各種技能的要求提升,不少人也會考慮持續地進修。然而,你有否想過進修可能是一個浪費時間和金錢的行為?

這個是你的學習情況嗎?


先看看一個故事。
小明是一個上班族,最近剛轉到一間新公司工作。在這個新崗位下,小明偶爾也要處理一些電腦資料。不過,小明對電腦程式一無所知,平常的資料整合工作也只是靠死記硬背來完成。(就當作是Excel的方程式之類吧)為了以後工作能夠更加流暢,小明只好報讀一個有關資料處理的入門課程。

繳交學費後,小明也按照時間表每星期去上課。肯花額外金錢和時間來增值自己,小明看起來的確十分積極。

然而,三個月後課堂上完了,小明卻依然對相關範疇一竅不通。

下班後上課真的很累” 
課程很難,我完全聽不懂

原來,小明平常上課都只是在玩手機,根本沒有專心上課。當然,他必定有自己的借口。我相信這也是不少人的寫照。

為何我們需要進修?


我們必須搞清楚自己進修的原因。我們進修或學習是為了讓自己進步、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讓自己看起來很努力或很忙碌。

不過,有些人進修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心理。他們以為付出了時間和金錢就等同於學到知識。但其實即使是上同一樣的課堂、付同一樣的學費,能夠學到的知識都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學習的成果往往取決於你的學習態度。

因此,各位報讀各種課程前務必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好。若然抱住錯誤的心態學習或進修、為上課而上課,最終就只會浪費時間和金錢。

檸檬


讚好我的Facebook專頁,支持我寫更多文章:
追蹤我的個人Instagram,留意我的最新動態:
Instagram: lemonvaluelife
更多理財和個人成長文章:
網誌: 檸檬的價值人生
更多投資分析文章:
網誌: 散户操作日記

延伸閱讀:

2020年4月17日 星期五

股神巴菲特的兒時故事—認真研究才會成功

warren buffett successful story
圖片來源: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股神巴菲特於金融市場的往績相信大家也曾聽過,但他小時候的故事你又知道嗎?這次我會跟大家分享巴菲特的兒時故事,再分析當中我們能夠學習的地方。


7時的巴菲特


1937年的夏天,巴菲特還只是一個7歲的小孩。正值炎炎夏日,大家都喜歡喝冰凍的飲料來解暑。對於一般的小孩來說,能夠手拿著一瓶汽水就已經感到十分滿足。然而,巴菲特卻和他們想的不一樣。他從人們對汽水的需求中看到了商機,從而萌生了轉賣汽水的念頭。

child warren buffett
小時候的巴菲特

老實說,七歲的小孩有這種商業念頭已經是挺了不起,但巴菲特的潛能遠遠不只如此。

認真研究的巴菲特


買貨賣貨,不少人認為做生意不外乎控制成本價和售價。但在此之前,其實選擇售賣哪種商品更為重要。年紀輕輕的巴菲特同樣明白這個道理,因此便進行了一個詳細的市場調查

那時候的加油站都有販賣汽水。人們在買完汽水開瓶後,都會把瓶蓋留在冷凍櫃旁。這個時候,巴菲特便會收集瓶蓋作統計,看看哪款汽水最暢銷。

巴菲特花了整整一星期走遍多個加油站,並收集到多達8000個瓶蓋作研究分析,可見其認真處事的性格特質。然後,他根據分析結果到他祖父的雜貨店以25分美元六瓶的價錢進口汽水,再以每瓶5分美元的價錢在附近兜售。(這是在跟祖父搶生意嗎?)

從觀察、分析,到買賣貨品,巴菲特就是這樣賺到了一次寶貴的商業經驗。

巴菲特給我們的啟示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能夠看到巴菲特從小便十分重視研究分析。的確,無論是學習、工作,還是做生意,認真研究各種細節都是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然而,不少人只是盲目地努力,從不打算了解事情的細節。在缺乏不斷分析和改進的情況下,做事的成效自然欠佳。

巴菲特之所以能夠突圍而出成為眾人皆知的股神,其認真分析的習慣絕對佔了成功的一大原因。

那到底當時巴菲特調查中最暢銷的汽水是屬於哪個品牌呢?
warren buffett and coca cola story
圖片來源: Fortune

就是他後來一直喜愛投資的公司可口可樂。

檸檬


讚好我的Facebook專頁,支持我寫更多文章:
追蹤我的個人Instagram,留意我的最新動態:
Instagram: lemonvaluelife
更多理財和個人成長文章:
網誌: 檸檬的價值人生
更多投資分析文章:
網誌: 散户操作日記

2020年4月13日 星期一

三年間最賺錢職業變化—我們真的需要追逐一份“好”工作嗎?

finding_high_paying_jobs
圖片來源: Human Resource Online

大學選對科目、工作選好行業,我們都希望能夠做好每一個選擇,最後找到一份穩定的高薪厚職。然而,謹慎地選擇就能帶給我們美滿的人生嗎?這次我會以三年間最賺錢職業的變化去進行深入探討。

以下我會以Glassdoor20162019年的美國25個最高薪職業報告進行比較和分析。我明白同一職業於各地的需求和薪金都會有所差異,但我們也可以透過觀察研究當中的變化作為參考。

底薪中位數頭十位的職業如下:

Rank 2019
1 Physician
2 Pharmacy Manager
3 Dentist
4 Pharmacist
5 Enterprise Architect
6 Corporate Counsel
7 Software Engineering Manager
8 Physician Assistant
9 Corporate Controller
10 Software Development Manager

Rank 2016
1 Physician
2 Lawyer
3 Research & Development Manager
4 Software Development Manager
5 Pharmacy Manager
6 Strategy Manager
7 Software Architect
8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er Engineer
9 IT Manager
10 Solutions Architect

(詳細25個排名請參考下圖)
US_2016-2019_highest_paying_jobs

在研究結果中,短短三年間的高薪排名出現了相當大的變化。25個於2016年上榜的職業最終只有10個能夠於三年後繼續榜上有名(圖中上色部分)。當然,也有不排除部份比較類似的職業於兩份報告中以不同名稱的方式呈現。(我不是相關行業的專家,不敢胡亂把它們歸納)但至少,整個排名是能看到一定程度的變化,而並非不動如山。

人們常常追逐最高薪職業,但你怎能保證該職業於數年後仍然能夠保持最高薪呢?在社會制度、科學技術、潮流趨勢變化底下,各個職業的需求都有著不同程度的變化。好像資訊科技行業曾於二十世紀末火紅一時,當時不少尖子也爭相報讀相關課程。及後美國科網股爆破,不少高材生不只失去高薪,還可能需要面對失業的危機。在此之後,校園裡的資訊科技科目同樣變得不再熱門。但時至今日,又怎能想到在科技革新和大數據時代的趨勢下,科技行業又會再次死灰復燃呢?

再者,不只是行業與行業之間的相對薪金會有所變動,就連同一行業裡不同分支的薪金排名也並非固定。在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到法律、電腦軟件、財務等範疇都有不同職位能夠上榜,而這些不同分支的薪金也會因需求而產生變化。雖然我不是有關行業的專家,但我相信要從一個分支跳到另一個也會有一定的門檻(不論是經驗或知識上),並不是除時都能在當中不停切換的。

因此,只為追求高薪來選擇工作是不切實際的。我明白大家需要照顧家庭所以十分關心生計,但其實興趣與能力也是選擇工作的重要因素。若然缺少其中之一,我們也難以投入地工作,更不要説努力地鑽研從而取得更高薪金。那時候不要説薪金中位數,在漸漸年老競爭力減退下,你甚至未必能夠保住工作職位。

當然,我也不能否認某些職業即使達到行業薪金的首10%也不及其他行業的中位數薪金。所以我們選擇工作時必需在興趣、能力與回報三方面作出平衡。另外,也有人會選擇以創業的方式來尋找適合自己的賺錢方法。選擇權從來都在自己手中,請別給自己定下界限。

不要追求最好的工作,尋找最適合你的工作。

檸檬
讚好我的Facebook專頁,支持我寫更多文章:
追蹤我的個人Instagram,留意我的最新動態:
Instagram: lemonvaluelife
更多理財和個人成長文章:
網誌: 檸檬的價值人生
更多投資分析文章:
網誌: 散户操作日記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