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3日 星期一

大多數人的錯誤理財觀—不要成為節儉的窮爸爸

圖片來源: Julian Sherman

節儉 是一種美德。大多數人認為省下愈多金錢就是最成功的理財策略。可是,<富爸爸>系列作者羅伯特·清崎(Robert Toru Kiyosaki)卻有著截然不同的見解。他曾經講述過窮爸爸的一個故事令我十分印象深刻。

窮爸爸的故事


窮爸爸是一個十分精打細算的人。每次到鎮上購物時都會到不同商店格價,選購便宜的貨品。不過,窮爸爸有個習慣,他經常一次過買很多特價貨品。有一次超市大特價,他甚至購入了足夠半年份量的豬扒,塞滿了整個冰箱。

這個做法有兩個問題:
一,浪費問題
他們一家到底能否吃完所有豬扒?若然不能,便會造成浪費金錢和食物的問題。
二,替代方案問題
如果沒有減價,窮爸爸可能會選擇購買其他貨品或只購買適量豬扒。減價大量入貨可能反而造成更大的消費,令本末倒置。(相信這個也是不少人的消費問題)

富爸爸作者Robert的想法


不過,Robert想説的並不只有這些。他認為窮人之所以未能致富,是因為他們過份專注於儲蓄。他們經常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去節省開支。然而,如果他們選擇把時間和精神運用於思考和計劃如何致富,可能早早便能成功脱貧。

思考和啟發


檸檬認為Robert的想法也有道理。其實致富的關鍵並不在於省下當前的五元或十元開支,而是在能否提高時間運用上的效率。若你打算減少一些非必須性開支(例如:不去購買新型號電話),那當然是個明智之舉。因為此決定不用消耗額外時間便能省下金錢。相反,若你需要花兩個小時到不同超市格價只為了節省一兩元的開支,那又會是值得嗎?或許把時間運用於學習或作投資研究,我們會能取得更大的收獲。

這個問題確實值得大家去深思。在<富爸爸>系列中,Robert經常强調要學習富人的思考方式。希望致富的各位,趕快也去向成功人士好好學習吧!

這次先分享到這裡,下一次再為大家帶來更多有趣的故事。感謝大家支持!

檸檬


讚好我的Facebook專頁,支持我寫更多文章:
追蹤我的個人Instagram,留意我的最新動態:
Instagram: lemonvaluelife
更多理財和個人成長文章:
網誌: 檸檬的價值人生
更多投資分析文章:
網誌: 散户操作日記

延伸閱讀:

2019年12月16日 星期一

投資教懂我的事#4—沒有紀律,不可能成功

圖片來源:Simple Economist

從我打算學好投資開始,我便一直閱讀不同書藉、向成功人士學習。我明白到投資其實與生活息息相關,很多我們從投資學到的東西都能夠應用於生活當中。在這個系列,我會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從投資領悟到的人生道理。(上集請到 投資教懂我的事#3—起步 從不會太遲)

這次會跟大家談談紀律。首先,我會定義一下甚麼是紀律。我認為紀律就是我們為了監督自己或別人的行為而定立的一些規則。而無論在投資或生活上,保持自身的紀律性都對我們極其重要。

金融、會計、經濟等科目都是投資相關的專業科目。你有否想過,為何大學每年出產那麼多商科畢業生,市場上成功獲利的投資者卻相對那麼少呢?。因為我們投資時不但需要專業知識,更需要有良好的紀律性。以技術分析為例,突破阻力位買入,跌穿支持位止蝕。簡單的道理相信很多人都明白。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夠遵守紀律、冷靜地等待出入市信號呢?我們完成分析工作後,必須每次有紀律地執行已定立的策略,才能長期穩定地獲利、取得成功。

同樣地,我們生活也需要有紀律才能不斷進步。很多時候我們也有不同的計劃,早起跑步、假期閱讀、下班學習等各種積極的想法。可是,很多人最後卻選擇了睡晚一點、打一整天電玩、看一整天Youtube。他們缺乏對自己的紀律性、放任自己享樂,這種態度正正是妨礙他們進步的絆腳石。

人生是一場長途賽跑,有堅定的決心、嚴守紀律,才能成為最終贏家。

檸檬


讚好我的Facebook專頁,支持我寫更多文章:
追蹤我的個人Instagram,留意我的最新動態:
Instagram: lemonvaluelife
更多理財和個人成長文章:
網誌: 檸檬的價值人生
更多投資分析文章:
網誌: 散户操作日記

延伸閱讀:

書籍推介:

書名:投資檢查表—基金經理人的選股秘訣(The Investment Checklist:The Art of In-depth research)
範疇:投資(基本分析、財報分析)
書評索書號:C1

立即購買(英文版): https://amzn.to/3acmarg
立即購買(中文版): https://www.books.co...

詳細書評 及 其他 書籍推介

2019年12月12日 星期四

為何有些人總是不斷問別人意見?發問者應注意的事

圖片來源:International Coach Federation

無論是升學、選工作、還是生活大小事,有些朋友總是經常問別人意見。到底是甚麼造成他們這種“每事問”的心態呢?這又是一種健康的心態嗎?

首先,我要表明一下立場。我認為向別人咨詢意見並不是一件壞事。面對難題時,我們經常也會上網搜尋或問問朋友。特别是當問題涉及到一些專業知識時,就更需要咨詢該範疇的專家。另一方面,即使是自己熟悉的東西,也可以問問別人意見,互相交流、互相得益。

不過,物極必反,有些人確是十分“濫問”。他們極度依賴別人的意見,幾乎是別人説甚麼就做甚麼。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他們的自我意識比較低。

何謂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是指人們對自己的了解程度。自我意識較高的人通常較了解自己的長短處,他們做事有清晰的目標,也明白自己的存在價值。相反,自我意識較低的人對自己不甚了解,也不擅長為自己作出決策。話雖如此,但這並不是放棄為自己安排前路的籍口。

自我意識低可以怎麼辦?

response answering a question
就如上圖當中,別人回應我們的提問時,答案會由兩個部分組成:論點和理據(或再分為論証和論據)。可是,依賴別人意見的人常把焦點放於論點上,而沒有仔細地咀嚼回應當中的理據。然而,透過理解和思考過程,我們不但能從多個角度了解事情,更能從別人的想法中獲得啟發。

檸檬建議大家多動動腦筋、深入了解別人與自己的想法。只有經過反覆思考過程,你的問題才能變得有價值。當我們養成思考習慣,慢慢地便會有更多自己的想法和見解,自我意識便能隨之而得到提升。

自己的人生始終應該由自己掌握、由自己負責。一直依賴別人做選擇,甚至把失敗的責任推卸至意見提供者都是一種逃避行為,一步一步地使我們遠離成功。

檸檬


讚好我的Facebook專頁,支持我寫更多文章:
追蹤我的個人Instagram,留意我的最新動態:
Instagram: lemonvaluelife
更多理財和個人成長文章:
網誌: 檸檬的價值人生
更多投資分析文章:
網誌: 散户操作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