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3日 星期三

單靠儲蓄真的能夠退休?

圖片來源:Aging in Place

最近,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針對50至65歲在職人仕進行調查,結果顯示香港人認為擁有524萬港元(約二千萬新台幣)儲蓄就能有足夠安全感退休。

然而,有足夠安全感是否就等於足夠呢?事實上,退休後需要面對各種各樣的開支。除了衣著、飲食、交通費用等日常開支,難以預計的醫療開支更是退休人仕的一大負擔。

再者,在通貨膨脹下,儲蓄的購買力只會愈來愈低。而現時政府提供的退休保障計劃回報都遠比平均通漲率低。單靠儲蓄及退休保障計劃,我們只能被逼降低生活質素去應付開支。

儲蓄永遠不會足夠,所以研究退休所需的儲蓄額根本意義不大。財富不斷地減少只會令本來擁有的安全感逐漸變成壓迫感。

能否安心退休,關鍵在於我們有沒有賺取被動收入的能力。當我們可以穩定地賺取比消費開支大的被動收入,我們便能達成財務自由。換言之,我們無需再為日常生活開支而煩惱。扣除日常開支後所得的盈餘更能作儲蓄或投資,以備不時之需。(與在職時情況相若)

不過,很多人其實沒有製造被動收入的打算。雖然大部分製造被動收入的方法都需要於前期投入大量時間或金錢,但它確實能於我們年老時帶來更輕鬆的收入來源。

與其在年老時無力慨嘆,不如在年輕時做好準備。

檸檬


讚好我的Facebook專頁,支持我寫更多文章:
追蹤我的個人Instagram,留意我的最新動態:
Instagram: lemonvaluelife
更多理財和個人成長文章:
網誌: 檸檬的價值人生
更多投資分析文章:
網誌: 散户操作日記

2019年10月18日 星期五

“逃避”也可以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圖片來源:The Franklin Institution

瓜無滾圓,人無十全。每個人也有自己的缺點。若能把缺點改善固然好,但有否想過其實“逃避”可能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裡所指的“逃避”並不是指放棄面對問題,而是選擇用另一種方式去解決,從而減少暴露自己短處的機會。

關於“逃避”問題的情況,我有一個實例。和很多上班族一樣,檸檬在工作上經常也要處理大量資料。不得不承認,我是一個頗為粗心大意的人。面對繁複的處理程序,我偶爾也會犯下錯誤。不過,我對自己的工作表現有一定要求,也希望盡力避免犯錯。可是,單單提醒自己“下次小心一點”的作用確實不大,所以我選擇了“逃避”。我建立了自動化的資料處理程式去減少人手處理程序(當然不是一個很大規模的程式,電腦方面我只是略懂一二)。一方面減低犯錯機會,另一方面增加工作效率,一舉兩得。

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我們不一定要從正面面對自己的缺點。處事靈活變通,適當地“逃避”,或許會有更美滿的結果。

檸檬


讚好我的Facebook專頁,支持我寫更多文章:
追蹤我的個人Instagram,留意我的最新動態:
Instagram: lemonvaluelife
更多理財和個人成長文章:
網誌: 檸檬的價值人生
更多投資分析文章:
網誌: 散户操作日記

2019年10月9日 星期三

淺談富爸爸的三種收入模式

圖片來源:Varchev.com

<富爸爸>系列作者羅伯特·清崎(Robert Toru Kiyosaki)在自己的第六本著作<Rich Dad's Retire Young, Retire Rich>中提到我們賺取的收入可以分為三種。

一,工資收入
工資收入指你從工作得來的金錢,包括基本月薪、獎金、佣金、加班費等。
二,組合收入
組合收入指你從投資股票、債劵、基金等金融証劵工具得到的收益。
三,被動收入
被動收入指一些需要較少時間維護,就能定期獲得的收入。

在這三種收入模式當中,富爸爸最不喜歡工資收入。其中一個原因是賺取工資收入需要不斷地付出時間。富爸爸認為時間十分寶貴,不應為了工資整日地工作。

而我也十分同意富爸爸的觀點。剛踏出社會時,儲蓄較少,工資收入的確比較吸引。可是,當你的資產一直增加,工資收入佔總資產的比例會變得愈來愈少。因此,這種收入方式的效益會愈來愈低。相反,組合收入按比例地為你的資產增值。當你擁有更大的資產組合,收入也會隨之而增加。(這當然也需要你妥善地管理組合)

同時,依賴工資收入會令我們無法退休。正如富爸爸所説,工資收入是一種主動收入,需要我們不斷工作才能賺到金錢。而對一個依賴工資收入的人而言,退休便相等於切斷自己所有收入來源。但單靠儲蓄退休,恐怕又難以維持理想生活。因此,我們必須要學會賺取被動收入,以更少的管理時間賺取長期持續的回報。而事實上,除了出租房屋外,還有很多種賺取被動收入的方法,我會於未來跟大家分享更多有關方面的知識。

工資收入的確有其缺點,但檸檬並不是建議大家立刻放棄賺取工資,而是我們應該從年輕時好好學習管理投資組合並積極嘗試建立被動收入。改變收入模式、減少工作我們才能獲得更多時間陪伴家人和享受人生。

檸檬


讚好我的Facebook專頁,支持我寫更多文章:
追蹤我的個人Instagram,留意我的最新動態:
Instagram: lemonvaluelife
更多理財和個人成長文章:
網誌: 檸檬的價值人生
更多投資分析文章:
網誌: 散户操作日記

2019年10月4日 星期五

蒙面的英雄—現實中的Tom Holland擁有哪些Spider-Man的成功特質?

圖片來源:HollywoodLife

飾演Spider-Man的Tom Holland相信很多人也聽過他的名字。被Marvel創辦人Stan Lee認定為歷來演得最傳神的一個Spider-Man,那Holland到底有哪些 Spider-Man的特質值得我們去學習呢?

堅持到底


在電影<Spider-Man:Homecoming>中,Spider-Man 多次被反派擊敗,同時也受到前輩Iron Man多番質疑。可是,Spider-Man沒有因此而放棄,終於成功擊敗敵人並獲得Iron Man的肯定。

現實中,Holland同樣是一個堅毅不屈的人。他十一歲時便隨劇團四處表演,在倫敦音樂劇<Billy Elliot the Musical>中演出近兩年時間。早年的刻苦磨練為Holland打開了通往荷里活的大門。直到現在,Holland對自己還是有著嚴格要求,放假時也堅持健身去保持完美體格。

相信自己


在電影<Spider-Man:Far from home>中,Spider-Man 在電影末段面對敵人的連環攻擊,全靠相信自己的觸覺能力才能避開攻擊並且戰勝敵人。

而Holland於Spider-Man角色的試鏡過程中,同樣展示出無比的自信。當時,導演Joseph Russo希望讓試演演員試演一段後空翻的情節。不過,飾演美國隊長Chris Evans認為此動作太危險,勸演員們別要嘗試。結果,只有Holland站出來表演了後空翻,而且完美地落地,讓大家對他留下深刻印象。

正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Holland正因為平常努力練習,才能於試鏡時自信地表現出來。他兩種獨有的精神令他於事業上不斷進步,最後成為了我們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檸檬


讚好我的Facebook專頁,支持我寫更多文章:
追蹤我的個人Instagram,留意我的最新動態:
Instagram: lemonvaluelife
更多理財和個人成長文章:
網誌: 檸檬的價值人生
更多投資分析文章:
網誌: 散户操作日記

2019年9月27日 星期五

投資教懂我的事#3—起步 從不會太遲

James Simons success in Wallstreet
圖片來源:Cal Alumni Association

今天會跟大家分享被世人稱為量化交易之父James Simons (詹姆斯 西蒙斯)的成功故事。

Simons是一位數學家,年輕時曾於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任教數學。憑著早年的努力研究,Simons於數學界奪得了不少榮譽及獎項。帶著名與利踏入四十歲中年,不少人也會傾向渡過安穩的日子或繼續於擅長的範疇努力打拼。可是,熱愛挑戰的Simons卻走到華爾街,展開自己的投資事業。

當然,Simons的投資之路也不是一帆風順。Simons創立的基金初始時是以通過分析經濟因素的傳統方法來判斷市場價格走勢。可是,面對不熟悉的經濟分析,於投資市場初出茅廬的Simons成績並未如理想。

不過,Simons並沒有因此而放棄。數學家出身的他認為我們能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投資。後來,Simons利用數學模型作投資計算分析,並與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家Henry Laufer重新研究交易策略,成功令基金重上正軌。其後,Simons的基金更多次創造出比金融大鱷索羅斯和股神巴菲特更高的投資回報率。

所以説,起步從不會太遲。人生漫長,只要我們努力追趕,總有機會追上。再者,我們從其他範疇獲得的寶貴經驗或能幫助我們突圍而出。雖然我們未必能像Simons一樣在新領域直接使用自己的技能和知識,但總有一些獨特的經驗我們能從過往經歷中得到的。那怕得到的只是一個想法或一種態度,可能也足以改寫我們的下半生。

檸檬


讚好我的Facebook專頁,支持我寫更多文章:
追蹤我的個人Instagram,留意我的最新動態:
Instagram: lemonvaluelife
更多理財和個人成長文章:
網誌: 檸檬的價值人生
更多投資分析文章:
網誌: 散户操作日記

延伸閱讀:

書籍推介:

書名:Fisher Investment on Financials
範疇:投資(金融學、基本分析)
書評索書號:C2

立即購買: https://amzn.to/2VwOQY1

詳細書評 及 其他 書籍推介

2019年9月20日 星期五

智力多元論(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被傳統教育埋沒的天賦

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
圖片來源:Word Hunter

之前向大家介紹過Otto Wallach的故事(Wallach Effect(瓦拉赫效應)—做自己擅長的事),我們明白到每人也有自己擅長的能力範疇。可是,傳統教育和智力評估只以語言和數理邏輯來衡量一個人的能力,並不能全面地反映我們的長短處。因此,美國心理學家Howard Gardner提出了智力多元論。

在Gardner的多元智力框架中,人的智力結構由至少九種智力元素組成,分别是言語及語言智力、數理邏輯智力、視覺空間智力、音樂節奏智力、肢體運動智力、人際交往智力、個人反省智力、自然觀察智力和存在智力。

九種智力元素如下:

1. 言語及語言智力
這是傳統智力中的一項元素,反映我們掌握和運用語言的能力。擅長言語及語言的人學習時較常用文字來思考,通常喜歡寫作、閱讀和討論。

2. 數理邏輯智力
這也是傳統智力中的一項元素,反映我們對邏輯思維及推理的能力。擅長數理邏輯的人較喜歡尋找事物的規律及邏輯順序。

3.視覺空間智力
反映我們對色彩、形狀和空間等的觸覺和表達能力。藝術家和建築學家一般有較強的視覺空間能力。(有沒有發現一些朋友總是較擅長衣著穿搭,又有些朋友總是負責看地圖找路,他們可能有較高的視覺空間智力)

4.音樂節奏智力
反映我們對節奏、音調、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擅長音樂節奏的人較能分辨和表達聽覺的感受。(五音不全的朋友恐怕也是這種能力比較弱)

5.肢體運動智力
反映我們身體的協調、平衡和靈活性。運動員一般有較強的肢體運動能力,他們能夠流暢地做出高難度的肢體動作。

6.人際交往智力
反映我們察覺並區分他人的情緒、意向和感覺的能力。擅長人際交往的人較喜愛群體活動,也更能勝任群體中的領導者。

7.個人反省智力
反映我們意識自己内在情緒、意向、欲求等的能力。個人反省能力強的人通常較懂規劃自己的人生目標,也較自律和會自我反省。

8.自然觀察智力
反映我們對辨别自然世界我其他生物的能力。自然觀察能力強的人較容易了解動物、植物和其他自然界事物(例如:石頭、天氣)。(有些朋友總是較受小動物歡迎,他們很可能有較高的自然觀察智力)

9.存在智力
反映我們陳述、思考有關生與死、身體與心理世界的最終命運等傾向性的能力。哲學家一般有較高的存在智力。


Gardner指出每個人也同時擁有九種智力,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和能力程度組合而成。而這種差異可能是受教育和成長環境所造成的。擁有不同能力組合的人在學習、處事和與他人相處的模式也不一樣。因此,我們應該找尋適合自己的方法,而並非跟隨大眾的做法。

由此可見,每人也可以是獨特范疇和能力組合中的天才。只要嘗試發掘自己的潛能,並在相應范疇努力發展,每個人也能取得傑出成就。


檸檬


讚好我的Facebook專頁,支持我寫更多文章:
追蹤我的個人Instagram,留意我的最新動態:
Instagram: lemonvaluelife
更多理財和個人成長文章:
網誌: 檸檬的價值人生
更多投資分析文章:
網誌: 散户操作日記

延伸閱讀:

書籍推介:

書名:思考致富(Think and Grow Rich)
範疇:個人成長(成功學)
書評索書號:B1

立即購買(英文版): https://amzn.to/2TAB6IW
立即購買(中文版): https://www.books.co...

詳細書評 及 其他 書籍推介

2019年9月13日 星期五

Wallach Effect(瓦拉赫效應)—做自己擅長的事

圖片來源:ybierling.com

今天會和大家分享一個關於Otto Wallach(奧托 瓦拉赫)的故事。

Wallach生於1847年,是一個於德國和波蘭成長的小孩。Wallach起初讀中學時,父母為他選讀了文學科。可是一個學期後,老師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Wallach很用功,但過分拘束。這樣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不可能在文學上發揮出來。” 於是,父母只好讓Wallach轉學油畫。不過,Wallach不擅長構圖和上色,更考得班上倒數第一名。老師也直言他是繪畫藝術方面的“不可造之才”。

在不少老師眼中,Wallach就是一位如此笨拙的學生。可是,化學老師卻認為Wallach一絲不苟的性格是修讀化學的必要條件。

於是,Wallach聽從建議轉修了化學,他的聰明才智也被徹底地發掘出來了。他成績一下子突飛猛進,成為在化學方面前程遠大的高材生。Wallach努力研究多年,更在1910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Wallach Effect教懂我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潛能。你或許像過去的Wallach一樣,被別人視為“蠢才”。不過,一旦你的潛能被發掘,也可以扭轉命運,取得驚人的成就。

檸檬建議年輕人多嘗試,努力尋找自己的潛能。勉强做自己不擅長的東西就如用叉子喝湯,事倍功半。

檸檬


讚好我的Facebook專頁,支持我寫更多文章:
追蹤我的個人Instagram,留意我的最新動態:
Instagram: lemonvaluelife
更多理財和個人成長文章:
網誌: 檸檬的價值人生
更多投資分析文章:
網誌: 散户操作日記

延伸閱讀:

書籍推介:

書名:思考致富(Think and Grow Rich)
範疇:個人成長(成功學)
書評索書號:B1

立即購買(英文版): https://amzn.to/2TAB6IW
立即購買(中文版): https://www.books.co...

詳細書評 及 其他 書籍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