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6日 星期二

倍化效益的時間管理術#1

圖片來源:MAA Math Center

先前有讀者請教過檸檬如何管理時間。我想了一想,認為其他讀者可能也會對時間管理技巧有興趣,所以便打算寫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一下。

檸檬也是個普通上班族,基本日常生活相信和大部分的讀者相若。不過,我主職以外的工作確實比較多,所以必須要好好管理時間才能維持高效率。

首先,我會把自己的日常工作或打算完成的事分類。因為不同類型的工作於一天内所佔用的時間會不一樣,而同一類型的工作於時間運用上也會互相造成衝突。先看看我的例子吧。

我的工作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各類。
主職:主職
副業:副業
學習:閱讀、看財經新聞、參考其他分析員分析
創作或未來計劃:寫Blog、管理FB專頁、建立被動收入計劃
(看冰島小故事了解我們應如何賺取額外收入,請看 香港人需要學會Adapt—適應和演化)

副業、學習和創作,看似可以歸納為同一類型,但他們對於時間運用上其實大有不同。一般而言,學習需要運用較大精力(特别是學習新知識時)。要達到理想的吸收效果,就必須有足夠精神學習。因此,我偏向於早上、中午,精神狀態較良好的時侯學習。相反,我的副業工作只需運用一些我已經十分熟悉並能夠靈活運用的知識和技巧。即使經過一天的主職工作,我依然能夠有足夠精力應付副業。因此,我會盡量把副業工作安排於平日下班後的時間。而創作時間則較取決於何時有靈感,所以較不容易預測。

正如剛才所説,學習十分費神,我們很難整天都在不停地學習。因此,選擇每天的學習範圍時必須要取捨。而我會根據當天心情或學習進度去選擇學習範圍,再每隔一段時間評估進度並調整學習計劃。同樣地,各個類別的工作也各有自己的限制,我們只能分配有限的時間處理相應的工作。太過急進嘗試完全所有工作可能會弄巧反拙,把效率降低。

妥善運用時間才能使效率最大化,而將工作分類則是時間管理的第一步。檸檬建議大家先把打算完成的工作列出來,再尋找各個工作的共通點並根據其特性分類安排時間。

希望文章對大家有幫助,下一次再跟大家分享更多關於時間管理的心得,謝謝支持。

檸檬


讚好我的Facebook專頁,支持我寫更多文章:
追蹤我的個人Instagram,留意我的最新動態:
Instagram: lemonvaluelife
更多理財和個人成長文章:
網誌: 檸檬的價值人生
更多投資分析文章:
網誌: 散户操作日記

2019年11月19日 星期二

理財陷阱#3—影響我們消費模式的心理賬户(Mental Accounting)

圖片來源:Times Higher Education

每月辛苦賺來的工資,我們總會精打細算、謹慎地控制開支。但對於年終獎金、甚至從彩票贏來的金錢,我們很容易就會花費掉。而造成這種消費行為上差異的原因就是人們的價值觀受到心理賬户(Mental Accounting)所影響。

芝加哥大學行為科學教授Richard Thaler提出心理賬戶的概念。當我們從不同途徑獲得金錢時,我們心理上會根據取得金錢所需的成本去把金錢分配到不同的心理賬户,而各個心理賬户更可能預設了金錢的消費用途。一般來説,我們傾向把付出較多時間和心血賺得的金錢視為較珍貴。它們會被分配到一個較不願意消費的賬户裡作儲蓄或必須性開支用途。相反,從較輕鬆的途徑取得的金錢則被視為價值較低。我們會以較寬鬆的態度管理支出,資金亦有較大機會用作娛樂用途。

例如從賭博贏得的金錢,人們會傾向再把它們花費作娛樂用途(當然,我是並不鼓勵人們賭博的)。不妨再回想一下,你是如何運用今年(2019)香港政府向市民派發的4000元津貼呢?不少人都用了來買奢侈品或作旅遊費用。因為這些錢很輕鬆便能取得,所以我們心裡上會覺得它們價值較低,花了也不會覺得心疼。在不少情況下,我們還需要自己額外補貼才能買到心儀的產品。然而,無論是花費本來的4000元,還是額外補貼的金錢,其實都是非必須性的開支。如果那是你工作辛苦賺回來的4000元,你還會毫不考慮地全部花費掉嗎?
(台灣和馬來西亞的讀者,相信你們也有類似的情況吧)

要管理好金錢,我們必須理性地消費。同一金額的金錢,不論從哪個途徑取得,它的價值都是相等的。因此,我們不應根據取得金錢的成本去管理和預算支出。應省下的,就該省下。因為今天儲下的每一分錢,都是明天投資或購買資產時重要的本錢。

檸檬


讚好我的Facebook專頁,支持我寫更多文章:
追蹤我的個人Instagram,留意我的最新動態:
Instagram: lemonvaluelife
更多理財和個人成長文章:
網誌: 檸檬的價值人生
更多投資分析文章:
網誌: 散户操作日記

延伸閱讀:

書籍推介:

書名:富爸爸 財富的執行力(Rich Dad's Retire Young Retire Rich)
範疇:理財
書評索書號:A1

立即購買(英文版): https://amzn.to/38fAzl1
立即購買(中文版): https://www.books.co...

詳細書評 及 其他 書籍推介

2019年11月2日 星期六

不斷進步才能生存 被時代淘汰的盧德分子(Luddites)

圖片來源:Wikipedia

盧德運動的歷史背景


18世紀中期至19世紀初,英國掀起了一場改變全球的工業革命。當時,英國人James Watt將蒸氣機改良,促使大部分依靠人手勞動力的生產過程改變成半自動的機器生產模式。此舉令世界科技取得重大飛躍,工廠的生產效率也獲得大幅度的提升。

盧德分子的由來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也能從這場革命中得益。由於機器在英國工廠中逐漸受到廣泛應用,導致大量手工工人失業。其中一批工人感到不滿,他們模仿一個叫做Ned Ludd的人破壞工廠設備來抗議使用機器。此後,人們便將那些反對新技術的人稱為盧德分子(Luddites)。

盧德分子帶給我們的啟示


或許有些人會認為盧德分子失去了工作很可憐。但認真想一下,機器並不是剛推出就受到廣泛應用,而是經過了超過十年的過渡期才逐漸替代勞動人手。盧德分子卻缺乏被淘汰的危機感,他們一直安於現狀、不去學習其他技能,最終被迫至走投無路才來斥駡那些推動世界進步的新技術。

在這個汰弱留強的社會,只有不斷進步才能繼續生存。與其像盧德分子一樣抗議埋怨,不如早早做好準備裝備自己。所以,本專頁以Be a better me 為宗旨,希望籍此來提醒大家和自己不斷進步的重要性。

要跟上時代的步伐,還是像盧德分子一樣被時代淘汰,完全取決於你今天的選擇。

檸檬


讚好我的Facebook專頁,支持我寫更多文章:
追蹤我的個人Instagram,留意我的最新動態:
Instagram: lemonvaluelife
更多理財和個人成長文章:
網誌: 檸檬的價值人生
更多投資分析文章:
網誌: 散户操作日記

2019年10月23日 星期三

單靠儲蓄真的能夠退休?

圖片來源:Aging in Place

最近,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針對50至65歲在職人仕進行調查,結果顯示香港人認為擁有524萬港元(約二千萬新台幣)儲蓄就能有足夠安全感退休。

然而,有足夠安全感是否就等於足夠呢?事實上,退休後需要面對各種各樣的開支。除了衣著、飲食、交通費用等日常開支,難以預計的醫療開支更是退休人仕的一大負擔。

再者,在通貨膨脹下,儲蓄的購買力只會愈來愈低。而現時政府提供的退休保障計劃回報都遠比平均通漲率低。單靠儲蓄及退休保障計劃,我們只能被逼降低生活質素去應付開支。

儲蓄永遠不會足夠,所以研究退休所需的儲蓄額根本意義不大。財富不斷地減少只會令本來擁有的安全感逐漸變成壓迫感。

能否安心退休,關鍵在於我們有沒有賺取被動收入的能力。當我們可以穩定地賺取比消費開支大的被動收入,我們便能達成財務自由。換言之,我們無需再為日常生活開支而煩惱。扣除日常開支後所得的盈餘更能作儲蓄或投資,以備不時之需。(與在職時情況相若)

不過,很多人其實沒有製造被動收入的打算。雖然大部分製造被動收入的方法都需要於前期投入大量時間或金錢,但它確實能於我們年老時帶來更輕鬆的收入來源。

與其在年老時無力慨嘆,不如在年輕時做好準備。

檸檬


讚好我的Facebook專頁,支持我寫更多文章:
追蹤我的個人Instagram,留意我的最新動態:
Instagram: lemonvaluelife
更多理財和個人成長文章:
網誌: 檸檬的價值人生
更多投資分析文章:
網誌: 散户操作日記

2019年10月18日 星期五

“逃避”也可以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圖片來源:The Franklin Institution

瓜無滾圓,人無十全。每個人也有自己的缺點。若能把缺點改善固然好,但有否想過其實“逃避”可能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裡所指的“逃避”並不是指放棄面對問題,而是選擇用另一種方式去解決,從而減少暴露自己短處的機會。

關於“逃避”問題的情況,我有一個實例。和很多上班族一樣,檸檬在工作上經常也要處理大量資料。不得不承認,我是一個頗為粗心大意的人。面對繁複的處理程序,我偶爾也會犯下錯誤。不過,我對自己的工作表現有一定要求,也希望盡力避免犯錯。可是,單單提醒自己“下次小心一點”的作用確實不大,所以我選擇了“逃避”。我建立了自動化的資料處理程式去減少人手處理程序(當然不是一個很大規模的程式,電腦方面我只是略懂一二)。一方面減低犯錯機會,另一方面增加工作效率,一舉兩得。

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我們不一定要從正面面對自己的缺點。處事靈活變通,適當地“逃避”,或許會有更美滿的結果。

檸檬


讚好我的Facebook專頁,支持我寫更多文章:
追蹤我的個人Instagram,留意我的最新動態:
Instagram: lemonvaluelife
更多理財和個人成長文章:
網誌: 檸檬的價值人生
更多投資分析文章:
網誌: 散户操作日記

2019年10月9日 星期三

淺談富爸爸的三種收入模式

圖片來源:Varchev.com

<富爸爸>系列作者羅伯特·清崎(Robert Toru Kiyosaki)在自己的第六本著作<Rich Dad's Retire Young, Retire Rich>中提到我們賺取的收入可以分為三種。

一,工資收入
工資收入指你從工作得來的金錢,包括基本月薪、獎金、佣金、加班費等。
二,組合收入
組合收入指你從投資股票、債劵、基金等金融証劵工具得到的收益。
三,被動收入
被動收入指一些需要較少時間維護,就能定期獲得的收入。

在這三種收入模式當中,富爸爸最不喜歡工資收入。其中一個原因是賺取工資收入需要不斷地付出時間。富爸爸認為時間十分寶貴,不應為了工資整日地工作。

而我也十分同意富爸爸的觀點。剛踏出社會時,儲蓄較少,工資收入的確比較吸引。可是,當你的資產一直增加,工資收入佔總資產的比例會變得愈來愈少。因此,這種收入方式的效益會愈來愈低。相反,組合收入按比例地為你的資產增值。當你擁有更大的資產組合,收入也會隨之而增加。(這當然也需要你妥善地管理組合)

同時,依賴工資收入會令我們無法退休。正如富爸爸所説,工資收入是一種主動收入,需要我們不斷工作才能賺到金錢。而對一個依賴工資收入的人而言,退休便相等於切斷自己所有收入來源。但單靠儲蓄退休,恐怕又難以維持理想生活。因此,我們必須要學會賺取被動收入,以更少的管理時間賺取長期持續的回報。而事實上,除了出租房屋外,還有很多種賺取被動收入的方法,我會於未來跟大家分享更多有關方面的知識。

工資收入的確有其缺點,但檸檬並不是建議大家立刻放棄賺取工資,而是我們應該從年輕時好好學習管理投資組合並積極嘗試建立被動收入。改變收入模式、減少工作我們才能獲得更多時間陪伴家人和享受人生。

檸檬


讚好我的Facebook專頁,支持我寫更多文章:
追蹤我的個人Instagram,留意我的最新動態:
Instagram: lemonvaluelife
更多理財和個人成長文章:
網誌: 檸檬的價值人生
更多投資分析文章:
網誌: 散户操作日記

2019年10月4日 星期五

蒙面的英雄—現實中的Tom Holland擁有哪些Spider-Man的成功特質?

圖片來源:HollywoodLife

飾演Spider-Man的Tom Holland相信很多人也聽過他的名字。被Marvel創辦人Stan Lee認定為歷來演得最傳神的一個Spider-Man,那Holland到底有哪些 Spider-Man的特質值得我們去學習呢?

堅持到底


在電影<Spider-Man:Homecoming>中,Spider-Man 多次被反派擊敗,同時也受到前輩Iron Man多番質疑。可是,Spider-Man沒有因此而放棄,終於成功擊敗敵人並獲得Iron Man的肯定。

現實中,Holland同樣是一個堅毅不屈的人。他十一歲時便隨劇團四處表演,在倫敦音樂劇<Billy Elliot the Musical>中演出近兩年時間。早年的刻苦磨練為Holland打開了通往荷里活的大門。直到現在,Holland對自己還是有著嚴格要求,放假時也堅持健身去保持完美體格。

相信自己


在電影<Spider-Man:Far from home>中,Spider-Man 在電影末段面對敵人的連環攻擊,全靠相信自己的觸覺能力才能避開攻擊並且戰勝敵人。

而Holland於Spider-Man角色的試鏡過程中,同樣展示出無比的自信。當時,導演Joseph Russo希望讓試演演員試演一段後空翻的情節。不過,飾演美國隊長Chris Evans認為此動作太危險,勸演員們別要嘗試。結果,只有Holland站出來表演了後空翻,而且完美地落地,讓大家對他留下深刻印象。

正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Holland正因為平常努力練習,才能於試鏡時自信地表現出來。他兩種獨有的精神令他於事業上不斷進步,最後成為了我們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檸檬


讚好我的Facebook專頁,支持我寫更多文章:
追蹤我的個人Instagram,留意我的最新動態:
Instagram: lemonvaluelife
更多理財和個人成長文章:
網誌: 檸檬的價值人生
更多投資分析文章:
網誌: 散户操作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