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9日 星期三

沒有耳朵也能聽見 信念才是成功的關鍵

Napoleon Hill Son
圖片來源: Paleofuture

這次要跟大家分享美國作家Napoleon Hill(拿破崙希爾)與他兒子的一個故事。Napoleon的小兒子出生時就沒有耳朵。醫生也很坦然地告訴Napoleon,兒子很可能會一生聾啞。

聽到了這震驚的消息,若是平常人很可能會不停埋怨上天為何自己和兒子那麼不幸?可是,Napoleon並沒有垂頭喪氣。他堅信兒子將來能聽見聲音,並深信自己一定能找到辦法。

當他的兒子慢慢長大,身邊的孩子都慢慢開始學習説話了。然而,兒子卻完全沒有説話的跡象。不過,Napoleon一直保持信念沒有半點猶豫,兒子也好像對他堅定不移的信念作出了回應。 

Napoleon發現兒子對聲音有一點點反應,這代表兒子是擁有微弱聽力的。於是,Napoleon買了一部留聲機,希望能幫助刺激兒子的聽力。而兒子好像對某幾隻唱片情有獨鐘,經常把唱片連續播放,並用牙齒咬住了留聲機的一端。原來,這種習慣是應用了骨骼傳導聲音的原理。骨骼振動時把聲音放大,他 聽到了。

此後,Napoleon開始努力嘗試跟兒子説話。他説話時把嘴唇觸碰著兒子耳朵後的乳突骨,兒子真的能聽見他的聲音。Napoleon再為兒子精心編造一個一個的晚安故事,當中注入了各種積極心態,以及不斷嘗試和樂觀面對逆境的觀念。

這種觀念確實為兒子帶來了正面影響。有一次,當時七歲的兒子獨自走到附近的鞋店借了六分錢作本金,然後走到街上來來回回買賣報紙成功賺到了金錢。兒子回到家後,Napoleon感到十分振奮。因為他看到了一個勇敢、進取、自立自強的小商人,他看到自己在兒子心裡種下的自信開始慢慢發芽。

自此以後,兒子繼續積極地為他的人生奮鬥。後來,他於大學時期在電子助聽器的幫助下獲得了常人的聽力。其後更加入了該電子助聽器公司工作,致力幫助更多先天性聽覺受損的人,為精彩的人生寫下新的一頁。

由此可見,不幸並非負債,而是一種無型的資產。Napoleon把自己堅定的信念傳承給兒子,讓他過了非凡的一生。這個故事重點並不在於最後Napoleon的兒子是否真的能夠聽見,而是若沒有堅定的信念就等同放棄成功的機會。信念,才是成功的關鍵。

檸檬


讚好我的Facebook專頁,支持我寫更多文章:
追蹤我的個人Instagram,留意我的最新動態:
Instagram: lemonvaluelife
更多理財和個人成長文章:
網誌: 檸檬的價值人生
更多投資分析文章:
網誌: 散户操作日記

2020年1月22日 星期三

成功 是留給能夠跨過逆境的人

圖片來源: www.hashcorner.com

人生路上有高有低,有順境必然也有逆境。有些人之所以成功,不是因為面對較少的逆境,而是他們較懂得如何面對逆境。

面對逆境的態度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一些朋友總是垂頭喪氣,覺得自己事事不如意。事實上,不少人遇上逆境時很容易便被打沉。他們整天怨天尤人,認為自己的失敗是運氣欠佳所引致的。

但其實,走出困境的關鍵就在於面對逆境時的態度。身處逆境時,我們必需保持積極的心態。自怨自艾不但對解決事情沒有幫助,更會磨滅我們的意智,使我們失去繼續向前的動力。然而,逆境並不會停留一輩子,若半途放棄,就等同放棄逆轉到成功的黃金機會。處事積極、堅持到底,才能迎來最後的勝利。

對逆境的防範
常看到一些公司在經濟向好時能賺得盆滿缽滿,但當經濟轉差時便立刻面臨倒閉的危機。這些公司沒有做好風險管理,沒有把可能出現的逆境預算在計劃之内。同樣地,一些打工族年輕時拼命工作,如意地獲得高薪厚職。但當踏入中年,因競爭力減退而被裁員後便失去了所有收入來源。

相反,成功的人就懂得在逆境出現前便有所防範。古時的農民懂得於豐收時積穀防饑,為寒冬或旱災作好準備。現今一些都市人於年輕時學習額外技能、到處建立人際網絡,為日後轉職或創業鋪路。正因為及早做好這些防範準備,他們才能夠順利走過逆境,繼續向前邁進。

成功的人往往有著積極的心態以及高於常人危機感。這兩種特質幫助他們跨過一個又一個的難關,最後踏上前往成功的道路。

檸檬


讚好我的Facebook專頁,支持我寫更多文章:
追蹤我的個人Instagram,留意我的最新動態:
Instagram: lemonvaluelife
更多理財和個人成長文章:
網誌: 檸檬的價值人生
更多投資分析文章:
網誌: 散户操作日記

2020年1月13日 星期一

踏出社會工作 令人變得缺乏動力?

圖片來源: The Dawn Rehab

前陣子跟一位朋友交談,他是一個剛踏出社會的畢業生。我們談到在校園學習和於社會工作的不同之處,他認為踏出社會後做事變得沒有動力。這段對話引起我一連串的思考……

朋友説到,在校園學習時較容易取得成功感。因為努力溫習過後,便能在各個考試測驗中取得好成績(事實上當然不是每人也能取得好成績)。相反,上班後即使每天不停地工作,也好像看不見成果。如此下來,上班就會令人變得較無動力。

其實上學和上班兩者分别在於有沒有即時回報。在學校學習時,久不久也會有一些測驗考試。面對各個小挑戰,即使只是經過較短時間的努力,也有可能取得回報成果。這種即時回報能夠帶給我們成功感,令我們更有動力繼續投入汗水迎接下一個挑戰,最後慢慢邁向長期目標。

反之在職場上,沒有各種短期目標,努力後也較難於短時間内獲得回報。在缺乏成功感的情況下,不少人會失去前進的動力,甚至變得不求上進、自暴自棄。

現實的確令人氣餒。不過,從校園踏出社會,我們除了年齡有所成長,我們的心智也應該隨之而成長。兒時我們做一件小事也要一顆糖果作獎勵,難道現在也要類似的鼓勵嗎?

我們不再是小孩子,應該要有足夠的意志力向著長期目標一直前進。我們努力不是因為要得到任何短期的獎勵,而是因為渴望取得成功、決心要達到理想生活。

各位,一起努力吧!

檸檬


讚好我的Facebook專頁,支持我寫更多文章:
追蹤我的個人Instagram,留意我的最新動態:
Instagram: lemonvaluelife
更多理財和個人成長文章:
網誌: 檸檬的價值人生
更多投資分析文章:
網誌: 散户操作日記

2020年1月2日 星期四

你的年度目標不會被達成

圖片來源: CNBC.com 

每逢新的一年,就會看到不少朋友訂立年度目標。不過,檸檬告訴你,你的目標不會被達成。

其實早於十二月初,我便有打算寫一下為何人們總不能夠完成自己訂下來的年度目標。我準備了一下資料又參考了一下別人的文章。“目標太困難”、“目標不夠明確”,都是訂立目標時常見的錯誤。不過,我認為這些都不是導致失敗的致命原因。

正在看文章的你,不妨回想一下,你花了多少時間去訂立目標?

一小時?還是只有五分鐘?看到人人也在訂目標,你也湊湊熱鬧。最後花五分鐘草草寫下“目標”,升職、學習、減肥、認識新朋友,相當“充實”。不過,到了年終,你也不會記起原來你訂下過這些目標。

對成功的渴求
目標能否實踐,最重要的還是對成功的渴求。人們訂立目標時總是十分倉卒,他們根本不是打從心底裡渴望完成目標。只是順口開河,目標當然不能被達成。

曾聽過一句説話,
“當你渴望成功就像在水中渴望呼吸到空氣一樣,你就一定會成功。”

成功是一種意念。若你每天醒來也想著要達成目標,自然會不斷努力向前邁進。根本不用特意去花五分鐘、一小時去想出目標,因為它們已經牢牢的刻在你腦子裡。

各位,努力把你渴望的實現吧!

你的人生目標總會被達成。

檸檬


讚好我的Facebook專頁,支持我寫更多文章:
追蹤我的個人Instagram,留意我的最新動態:
Instagram: lemonvaluelife
更多理財和個人成長文章:
網誌: 檸檬的價值人生
更多投資分析文章:
網誌: 散户操作日記

2019年12月23日 星期一

大多數人的錯誤理財觀—不要成為節儉的窮爸爸

圖片來源: Julian Sherman

節儉 是一種美德。大多數人認為省下愈多金錢就是最成功的理財策略。可是,<富爸爸>系列作者羅伯特·清崎(Robert Toru Kiyosaki)卻有著截然不同的見解。他曾經講述過窮爸爸的一個故事令我十分印象深刻。

窮爸爸的故事


窮爸爸是一個十分精打細算的人。每次到鎮上購物時都會到不同商店格價,選購便宜的貨品。不過,窮爸爸有個習慣,他經常一次過買很多特價貨品。有一次超市大特價,他甚至購入了足夠半年份量的豬扒,塞滿了整個冰箱。

這個做法有兩個問題:
一,浪費問題
他們一家到底能否吃完所有豬扒?若然不能,便會造成浪費金錢和食物的問題。
二,替代方案問題
如果沒有減價,窮爸爸可能會選擇購買其他貨品或只購買適量豬扒。減價大量入貨可能反而造成更大的消費,令本末倒置。(相信這個也是不少人的消費問題)

富爸爸作者Robert的想法


不過,Robert想説的並不只有這些。他認為窮人之所以未能致富,是因為他們過份專注於儲蓄。他們經常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去節省開支。然而,如果他們選擇把時間和精神運用於思考和計劃如何致富,可能早早便能成功脱貧。

思考和啟發


檸檬認為Robert的想法也有道理。其實致富的關鍵並不在於省下當前的五元或十元開支,而是在能否提高時間運用上的效率。若你打算減少一些非必須性開支(例如:不去購買新型號電話),那當然是個明智之舉。因為此決定不用消耗額外時間便能省下金錢。相反,若你需要花兩個小時到不同超市格價只為了節省一兩元的開支,那又會是值得嗎?或許把時間運用於學習或作投資研究,我們會能取得更大的收獲。

這個問題確實值得大家去深思。在<富爸爸>系列中,Robert經常强調要學習富人的思考方式。希望致富的各位,趕快也去向成功人士好好學習吧!

這次先分享到這裡,下一次再為大家帶來更多有趣的故事。感謝大家支持!

檸檬


讚好我的Facebook專頁,支持我寫更多文章:
追蹤我的個人Instagram,留意我的最新動態:
Instagram: lemonvaluelife
更多理財和個人成長文章:
網誌: 檸檬的價值人生
更多投資分析文章:
網誌: 散户操作日記

延伸閱讀:

2019年12月16日 星期一

投資教懂我的事#4—沒有紀律,不可能成功

圖片來源:Simple Economist

從我打算學好投資開始,我便一直閱讀不同書藉、向成功人士學習。我明白到投資其實與生活息息相關,很多我們從投資學到的東西都能夠應用於生活當中。在這個系列,我會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從投資領悟到的人生道理。(上集請到 投資教懂我的事#3—起步 從不會太遲)

這次會跟大家談談紀律。首先,我會定義一下甚麼是紀律。我認為紀律就是我們為了監督自己或別人的行為而定立的一些規則。而無論在投資或生活上,保持自身的紀律性都對我們極其重要。

金融、會計、經濟等科目都是投資相關的專業科目。你有否想過,為何大學每年出產那麼多商科畢業生,市場上成功獲利的投資者卻相對那麼少呢?。因為我們投資時不但需要專業知識,更需要有良好的紀律性。以技術分析為例,突破阻力位買入,跌穿支持位止蝕。簡單的道理相信很多人都明白。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夠遵守紀律、冷靜地等待出入市信號呢?我們完成分析工作後,必須每次有紀律地執行已定立的策略,才能長期穩定地獲利、取得成功。

同樣地,我們生活也需要有紀律才能不斷進步。很多時候我們也有不同的計劃,早起跑步、假期閱讀、下班學習等各種積極的想法。可是,很多人最後卻選擇了睡晚一點、打一整天電玩、看一整天Youtube。他們缺乏對自己的紀律性、放任自己享樂,這種態度正正是妨礙他們進步的絆腳石。

人生是一場長途賽跑,有堅定的決心、嚴守紀律,才能成為最終贏家。

檸檬


讚好我的Facebook專頁,支持我寫更多文章:
追蹤我的個人Instagram,留意我的最新動態:
Instagram: lemonvaluelife
更多理財和個人成長文章:
網誌: 檸檬的價值人生
更多投資分析文章:
網誌: 散户操作日記

延伸閱讀:

書籍推介:

書名:投資檢查表—基金經理人的選股秘訣(The Investment Checklist:The Art of In-depth research)
範疇:投資(基本分析、財報分析)
書評索書號:C1

立即購買(英文版): https://amzn.to/3acmarg
立即購買(中文版): https://www.books.co...

詳細書評 及 其他 書籍推介

2019年12月12日 星期四

為何有些人總是不斷問別人意見?發問者應注意的事

圖片來源:International Coach Federation

無論是升學、選工作、還是生活大小事,有些朋友總是經常問別人意見。到底是甚麼造成他們這種“每事問”的心態呢?這又是一種健康的心態嗎?

首先,我要表明一下立場。我認為向別人咨詢意見並不是一件壞事。面對難題時,我們經常也會上網搜尋或問問朋友。特别是當問題涉及到一些專業知識時,就更需要咨詢該範疇的專家。另一方面,即使是自己熟悉的東西,也可以問問別人意見,互相交流、互相得益。

不過,物極必反,有些人確是十分“濫問”。他們極度依賴別人的意見,幾乎是別人説甚麼就做甚麼。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他們的自我意識比較低。

何謂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是指人們對自己的了解程度。自我意識較高的人通常較了解自己的長短處,他們做事有清晰的目標,也明白自己的存在價值。相反,自我意識較低的人對自己不甚了解,也不擅長為自己作出決策。話雖如此,但這並不是放棄為自己安排前路的籍口。

自我意識低可以怎麼辦?

response answering a question
就如上圖當中,別人回應我們的提問時,答案會由兩個部分組成:論點和理據(或再分為論証和論據)。可是,依賴別人意見的人常把焦點放於論點上,而沒有仔細地咀嚼回應當中的理據。然而,透過理解和思考過程,我們不但能從多個角度了解事情,更能從別人的想法中獲得啟發。

檸檬建議大家多動動腦筋、深入了解別人與自己的想法。只有經過反覆思考過程,你的問題才能變得有價值。當我們養成思考習慣,慢慢地便會有更多自己的想法和見解,自我意識便能隨之而得到提升。

自己的人生始終應該由自己掌握、由自己負責。一直依賴別人做選擇,甚至把失敗的責任推卸至意見提供者都是一種逃避行為,一步一步地使我們遠離成功。

檸檬


讚好我的Facebook專頁,支持我寫更多文章:
追蹤我的個人Instagram,留意我的最新動態:
Instagram: lemonvaluelife
更多理財和個人成長文章:
網誌: 檸檬的價值人生
更多投資分析文章:
網誌: 散户操作日記